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原晚报专栏画家萧刚ldquo画说山 [复制链接]

1#

■大同落阵营小门楼

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处,有一大片独特的冲积平原。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据传,古时候有一只受伤的凤凰飞临此地,曾在此停歇过一阵,故取名“落阵”。后来,李自成的一位部将带兵在此扎“营”,落阵营村由此得名。它于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早就听说村中遍布老宅,在一位同学的朋友圈见到这座别样门楼,很有感觉,不日至大同,约高中同窗好友老姜一起冒雨前往。

图中表现的门楼其实已经残缺不少,体积也小很多,典型的民国风,上面几行水泥刻字清晰可辨,显然是一段特殊年代的改造利用后的印迹,门头上赫然三个大字“落阵营”。

■大同落阵营吕家大院照壁1

■大同落阵营吕家大院照壁2

一座大同落阵营照壁,给了我一段读故事的时间。

吕家大院保存至今的房舍有间,大院融合了云南、河南、天津的建筑风格,这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一座大院之一。

吕家大院在规制与风格上比晋中大院更为独特,厚重感与沧桑感令人过目不忘。再或许是少了游人的光顾,一种静谧与神秘感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

去过乔家大院的人也许留意到,那些屋顶脊兽的嘴是闭着的,而吕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巴却是骄傲地大张着,似乎向世人宣扬着官商之家的特殊身份。尤其是吕家大院是由慈禧太后命清廷出资所建,并且还有御赐斜砖砌地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当时吕家显赫的社会地位。另外,吕家大院是随清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这更为吕家大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以上图文刊发于《太原晚报》年9月4日23版天龙/地理)

■太谷古城

太谷古城,街巷整齐,宅院讲究,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纵横交错,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进退有节。古城中还汇聚了中国古代屋顶建筑的所有形态,有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弓形顶等等,在形态各异的屋顶建筑点缀之下的古城,显得愈加古色古香。

说到晋商,必说太谷。从鼓楼东西两条街上鳞次栉比的商户旧址便可想象出当年之繁盛。繁华落尽,结构完整的老建筑留在市井之中,匆匆的骑行者,悠然的路人,修车配钥的老者与之朝夕相伴……

如今的古城,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布局,主要商业街区、钱庄、当铺、钱号、票号等还保存完整。

■太谷鼓楼东街

我比较喜欢鼓楼东街上的建筑,与西街相比,保存更为原始古朴,老建筑依旧充满生活的味道,内外表里不时传来独具韵味的乡音,孩童嬉笑,鸡鸣犬吠……汇成一道视听上的民俗丰宴。

■太谷三多堂(曹家大院)

从太谷县城向西南走5公里,在一个叫做北洸村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大名鼎鼎的三多堂(三多即:多福、多子、多寿之意)。曹家大院为一座城堡式大院,三多堂是其中之一,为太谷商业资本家曹氏旧宅。太谷曹家,以其始祖曹三喜创业,生意最兴盛时,国内各地的商号竟达多家,雇员近五万人。

(以上图文刊发于《太原晚报》年9月24日13版天龙/地理)

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