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上海制度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要满40岁了。今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四十不惑的上海地方立法,在“开门”之后如何精准发力,持续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不断提升全球卓越城市的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素养?
开门立法有立法听证也有风险评估
就像众多上海市民一样,李金泉每天出行首选交通工具是地铁。稍有不同的是,李金泉做过立法听证会陈述人,那是他个人履历中很光彩的一笔。年,在《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上,市民李金泉是听证陈述人之一,他主张将地铁逃票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几位听证陈述人都认为,故意逃票该罚;但怎么罚有分歧。一种声音是,在国内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逃票也达日均1万人次。逃票本身跟经济实力无关,而是个人诚信问题,是道德养成问题。社会治理要靠制度创新,加大违法成本,将逃票纳入征信系统才是最有力的惩罚措施。另一种声音是,不妨区分情节,若及时补票、认真检讨,可否先不纳入征信系统;一旦纳入“征信系统”,必须配套建立申请复议的渠道。年9月,“轨道交通立法听证报告”在上海人大公众网上公示,这也是整个听证程序的最后一环——回应听证陈述人。报告显示,逃票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加收5倍至10倍票款。年1月1日,轨交条例实施。此后,地铁里,逃票的越来越少了。自从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启立法听证之后,《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立法听证,已是“开门立法”进入第14个年头的听证项目。听证,是“开门立法”的保留节目,保障立法执行力,“开门立法”不仅仅有立法听证。年,“全面二孩”放开;年,“单独二孩”却是立法热点。老龄化和少子化,让民间呼吁多年的“单独二孩”进入了地方立法视野,年2月,《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