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点击蓝字
首先,美术馆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油画和国画的区别。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从汉代传下来的,一般画在绢或宣纸上,使用工具有毛笔、墨和国画专用颜料。再是油画起源于欧洲,是用亚麻籽油调和颜料,一般画在木板或经过处理的布上。
参观完作品,该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每人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模仿出来。我选了一幅身穿红色衣服的少女,并认真地画了出来。我在画的时候,细心刻画出她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老师说,人物画得传神非常重要。
因为我画得不够生动,所以没有获奖,但是下次我会更加努力。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与绘画结缘
世纪园小学六(2)班吴佩萱萱
绘画是让人身心愉悦的艺术。美术馆更是陶冶人情操的好去处。今天,我跟随贵阳晚报小记者一同去贵阳美术馆参观。
进入展厅,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生动的水墨人物画吸引了我。国画老师王老师讲述了国画的知识,揭开了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
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幅绘画作品,画中是一位苗族小姑娘。表现了她在赶场的时候听到有人呼唤,回眸那个瞬间的表情。这是一幅粗放但抓住了美丽瞬间的写意画。瞧,她头戴苗族银饰头花,身着苗族盛装,戴着亮闪闪的银项圈,端庄而美丽。
在国画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放风筝的苗族小女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牵着一个图案为光头强的风筝。老师说,这幅画的寓意是山区里的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渴望。
接着,油画老师唐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油画区。其中我最喜欢一组女孩画作,她们手捧鲜花,眼里充满了希望。
欣赏了展览,我们要开始动手自己画了。我画了—幅素描《瓶罐》。虽然最后没有被选上,但我的心里已经播下了热爱美术的种子,相信它一定会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看完了小记者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此次展览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主办,共展出摄影作品84幅、油画作品36幅、国画作品36幅。透过艺术家独特的视野,一幅幅作品充分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把妇女儿童的生活浓缩成精美的艺术作品。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活动一开始,贵州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王锦霞带小记者们了解了国画的世界。
“我们到美术馆欣赏作品,与作品应保持1米的距离。”带着小记者们边走边看,王老师教小记者们区分工笔画、水墨画和工兼画。
“绘画是画家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而我们在欣赏油画作品时,也会产生我们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欣赏画展的奇妙之处。”接着,贵州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唐贵蓉奶奶启发小记者们如何欣赏油画。
挑选一幅心仪的画作,在地上铺上白纸。小记者们变身小画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结合想象,运用水彩笔、蜡笔进行绘画创作。
“我很喜欢《刺梨向日葵》这幅画,因为它展现的不是盛开时的样子,而是逐渐枯萎时候的形态,感觉挺特别。”就读新天一小的小记者唐源涵说道。
孩子们有的先用铅笔勾线再上色,有的使用蜡笔直接涂鸦。画鸽子、画茶壶、画果盘、画人像、画水母、画荷花……当小记者们认真地画画时,此前因相互讨论而略显嘈杂的展馆瞬间变得静悄悄,孩子们可认真啦!
“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释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好处。”唐奶奶看着孩子们画画时认真的模样,欣慰地说。
机
器
人
自己动手做风扇
南明实验小学五(4)班张芷萱
9月12日下午,我随小记者走进“电扇机器人”课堂,精彩又好玩。课堂上老师问:“吹风机是机器人吗?”我们都说不是,结果我们的回答是错误的。
老师告诉我们:“吹风机也是机器人。机器人有许多种。有做体力劳动的、有做危险工作的、有可以唱歌跳舞的,还有能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机器人是按照人们编制的程序来工作的。”
接着,老师给我们发了各式各样的零件,要我们组合拼装。开始还比较顺利,按着顺序装了一个又一个,装到第六个零件时就被难住了。我去请教老师,经过老师指点,哇!原来这么简单。最后,我终于把智能吹风机制作出来了。它是通过声音的传导带动叶片转动,送出了凉爽的风,真是太奇妙了!
回到家,我邀请爷爷奶奶一起来参观我的作品。爷爷奶奶一说话,风扇就转动起来,还吹出了风。爷爷伸出大拇指给我点赞,奶奶紧紧拥抱我,在我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次活动,让我动手又动脑,收获很多。
智能世界狂想曲
山水小学二(4)班张悦熙
如今我们身处智能时代,你会想到哪些智能机器呢?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做饭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好多好多。
你知道机器人是怎么来的吗?听妈妈说,欧洲的一个表演家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请了很多人扮演机器人,有的可以给他做饭,有的可以给他捶背,这就是机器人最初的原型哦!后来,人们便通过很多研究制造出了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陪你下象棋,智能狗狗可以陪伴你。还有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和你聊天……人们通过不同的需要制作出了不同的智能机器人。
我要是拥有这些智能机器就好了!早上起床的时候,有智能闹钟喊我起床,然后智能穿衣机帮我把衣服穿好,智能牙膏机又给我把牙膏挤好,然后智能电动飞车又载着我去上学。我要跳舞的时候,智能音箱给我唱歌,我要吃饭的时候,智能机器人给我做饭,衣服脏了,智能洗衣机给我洗,我要是遇到伤心的事情哭了,智能机器人可以给我讲笑话逗我开心。我要是摔倒了,智能机器人可以抱我起来,给我涂药……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好懒呀!有一天新闻上说,有一个小男孩,他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问智能机器人“一加一等于几?”机器人回答:“等于二。”天呐!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呀?太可怕了!原来,是因为有了智能机器人以后,小男孩再也不愿意思考了。
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人类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呀!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机器人叫瓦力,他的工作是负责打扫地球上的垃圾,而这时候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了。另一个机器人坐飞船来到地球,来寻找地球上还有没有植物存在,看看地球还能不能生存。这时的人类已经被机器人圈养了起来。
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真的这样被淘汰了怎么办呢?我想,我们依赖智能机器的同时还需要独立,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也要自己动脑筋解决,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和机器人成为朋友。
神奇的风扇
新添一小三(2)班李俊宇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参加了晚报小记者活动,老师给我们讲怎样组装风扇:由几个步骤组成,底座、立支撑杆、风扇叶……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盒零件,让我们自己摸索着组装,我一步一步地组装,慢慢的,风扇的模样出来了,我兴奋极了。
接着,老师教我们用电脑编程让风扇转起来,我们按着老师的步骤在电脑上操作,然后我们对着风扇说话。哇!风扇真的转起来了。我高兴地一直对着风扇说话,风扇就一直转一直转,这太神奇了。
看完了小记者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自制风扇拼搭各有不同
两块4号平板用H型连接件固定,在此基础上再连接上11孔梁。只能使用11孔梁来作为支撑吗?并不是。不走寻常路的小记者们,就选择了红色的立方体作为风扇的支撑杆。
拼扇叶,将扇叶连上电机和控制器,初阶组里,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小记者们自制电风扇。按下开关,风扇的叶片转动了起来。感觉缺了点什么,就读云城小学的小记者徐雅馨利用各种小部件进行装饰。叶片部分是头,支撑杆是躯干,底座是脚,再给风扇装上两只胳膊,一个风扇娃娃诞生了。
声音控制风扇不用按钮
从下往上,先安装底座,再立支架。除了拼搭,在高阶组,小记者们还需要完成电风扇的编程。双击鼠标,打开电脑上的编程软件,判断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小记者们用鼠标拖拽不同的模块,完成程序指令的录入。
利用数据线将控制器与电脑相连,点击调试器上端口对应的位置,待数值调整匹配后,风扇的叶片转动了起来。
别急着高兴这只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的时间,小记者张逸晨和其他小记者一道,找出声音传感器进行安装,再次写入程序。不用按按钮,完成全部工序后,小记者们兴奋地唱歌、讲话、拍手,用声音控制自己拼装的电风扇。
“我还想再设计一个音乐系统,音乐播放的时候电风扇转动,等音乐结束,电扇就停止转动。”来自南明实验小学的小记者王子涵表示。
“今天的活动真是特别有意思,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接触了编程、拓展了知识面。”小记者潘德雨嘉的妈妈对记者说。
编辑:刘嘉宇
编审:赵孟静
签发:何佑中
贵阳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抖音号:GYXJZ
视频号:贵阳小记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